探索丘陵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系南麓,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几何中心,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幅员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共有1620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原川陕苏区首府和中心城市、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总人口359万,常住人口266万(农村常住人口140万),地区生产总值76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低于202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万元)。
近年来,巴中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殷殷嘱托,结合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后发地区“三区叠加”市情实际,集智集力探索出了污水收集全、运维费用低、群众乐意用、环境改善好的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的丘陵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累计投入5.4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治理思路
巴中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应治尽治、利用为先”原则和以“用”为主的治理思路,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排放分散、季节性阶段性强等特点,结合农业大市、财力薄弱、群众居住分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欠账多等市情实际,注重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建设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厕所革命与污水共治相结合的方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一是“可以用”。巴中市可消纳土地充足,且丘陵山区地势落差较大,生活污水处理后可通过资源化利用管线自流还田,减少劳动投入,便于使用。二是“习惯用”。巴中农村群众历来有使用农家肥的习惯,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既去除和杀灭了寄生虫卵及病菌,又保留了一定的肥力,能够满足群众使用需求。三是“放心用”。传统“粪坑”不仅是蚊蝇滋生、疾病传播的源头,还存在安全隐患、臭气熏天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厌氧发酵后,经专业机构检测,能够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和农灌标准,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放心使用,一举两得。四是“经济实用”。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经无动力灌溉系统资源化利用,免去了用电、药剂等费用,运维成本低,后期易管护,更有利于保证设施长效稳定运行。
三、治理模式和技术
(一)分散式农户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针对散居农户,结合“厕所革命”,建设单户或联户三格式化粪池,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图1 单户/联户三格式化粪池工艺流程图
(二)聚居区农户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针对一般聚居区,将厕所黑水和厨房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推行“户用小三格式化粪池+集中大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多级厌氧发酵)+资源化利用管线”“户用小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贮存池+资源化利用管线”等工艺流程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其中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性增加人工湿地或多级厌氧发酵等工艺流程。比如,个别聚居点周围环境较敏感、消纳土地较少,采取在化粪池后增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进一步净化水质后再利用;个别修建时间较早的聚居点化粪池设计不规范、容积偏小,污水停留时间不足,改造成本高、难度大,采取在化粪池后增加厌氧滤池或多级厌氧工序,增加污水停留时间,进一步杀灭寄生虫卵和病菌,经专业机构检测,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
图2 户用小三格式化粪池+集中大三格式化粪池+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图
图3 户用小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贮存池+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图
图4 恩阳区海山村“户用小三格式化粪池+集中大三格式化粪池+资源化利用”应用实景图
图5 南江县天关村“户用小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贮存池+资源化利用”应用实景图
四、运维管理机制
(一)费用保障机制
统筹整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强化专项资金争取、银企合作、社会资本引入、群众自筹等多元投入,坚持财政支持、集体补助、受益付费相结合,创新探索出财政预算安排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集体经济补助一点、受益群众自筹一点的“四个一点”运维费用众筹机制。其中在探索“受益群众自筹一点”上,不同县区又各具特色,如南江县按农户灌溉受益面积每亩分摊设施运维费20元,恩阳区按月收取每户污水垃圾治理费5元,巴州区全域推行受益村民众筹每人每月1元,通江县、平昌县实行受益农户轮流管护等。
(二)设施管护机制
采取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整合农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综合治理网格员、环境监管员职责,“三员合一、一员多用”,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制度,有效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难题。
五、特色亮点
资源化利用是丘陵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出路。一是运维成本低。设施无动力,利用地势落差自流灌溉,基本无运维费用。二是节约水肥成本。生活污水经过全部收集处理后资源化利用,能够稳定提供有机肥水,节约灌溉成本。三是群众满意度高。生活污水经过不低于60天沉淀厌氧处理,经专业检测,出水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群众可以放心使用;同时资源化利用管线布设到田间地头,像自来水一样拧开龙头就可使用,省去群众肩挑背磨,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四是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污水收集率、利用率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