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件 | 办公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土壤中心参与编制的稻田甲烷减排方法学
被联合国机构采纳
发布日期:2025-06-30

  近日,历经两年半的严格评审程序,我中心参与编制的《节水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减排方法学》(英文名:Application of dry-cultivated 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ce rice in rice cultivation)在第1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执行理事会上成功通过审议,正式被采纳为CDM框架下第103个小规模减排方法学(编号:AMS-III.BS.),并立即生效。这是自2011年首个稻田甲烷方法学(德国拜耳提交)备案后,时隔14年CDM采纳的第二个稻田甲烷减排新方法学,更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稻田甲烷减排CDM方法学,也是我国首个依赖系统性转型而非单纯技术减排的农业减排方法学(注1),标志着我中心初步具备了参与制定稻田甲烷减排国际规则的能力。

————————————————————————————————————
注1:稻田水分管理属于典型的技术减排,但其减排效果不好且可操作性不强。节水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属于通过种子革命而改变种植方式的系统性减排,减排效果好,且有助于推动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C温控目标下的农业减排路径。

  农业生产活动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水稻种植贡献率约30%。然而,全球稻田甲烷控排面临着诸多难点,如排放机理复杂与时空异质性大、粮食安全与减排平衡难、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脱节、监测核算体系以及国际认可的方法学稀缺等。CDM作为成熟且被广泛认可的国际碳交易标准体系,对提交的方法学开展最严格的科学和技术审查,其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全球公认。本方法学的生效对破解全球稻田甲烷控排难点、打通稻田甲烷减排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

  下一步,我中心将联合相关单位,重点围绕本方法学的数据标准化采集和价值实现路径开展研究,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持续为全球稻田甲烷控排贡献原创性的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部
  • 部系统门户网站群
  • 地方环保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