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件 | 办公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普专栏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典型案例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探索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01-19

  一、基本情况

  峄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形以丘陵洼地为主,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总人口43万人,辖区面积636平方公里,共有324个行政村,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68.1亿元,农村常住人口20.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城。

  近年来,峄城区以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为契机,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积极探索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峄城模式”,有效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共完成21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64.8%,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二、治理思路

  峄城区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状况、村民意愿等因素,坚持一体统筹推动、多元融资撬动、有机结合联动,科学谋划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模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实力。峄城区是典型的农业区,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难以投入大量资金,“低成本、易维护”成为模式选择的关键。二是地形条件。峄城区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山丘、平原、洼地此起彼伏,且丘陵山区地势落差较大,生活污水处理后可通过管网自流资源化利用。三是村庄实际。早在2011年峄城区就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地面硬化程度高,有一定治理基础,但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部分村庄“空心化”较为严重,150户以下的村庄占比达40%,用水量较少,难以收集。四是村民意愿。峄城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形式,逐户征求村民意愿和治理建议,村民对分散式治理、资源化利用模式接受程度较高,施工量小、周期短,且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

  三、治理模式和技术

  峄城区共324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改厕,已治理210个村庄,治理率64.8%,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运维成本约20万元—30万元/年。

  (一)单户资源化利用模式

  对于地形复杂、管网铺设难度大、污水产生量少的山区村庄,积极推行单户收集、分散治理等方式,黑水经无害化后还田利用;灰水通过“隔油沉淀+就地利用”工艺处理后,引流至房前屋后菜园、花园进行自然消纳。峄城区共43个村庄采用这种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约30万元/村,服务2.2万余户。

  (二)联户资源化利用模式

  对于已完成改厕、黑灰分离的联户,黑水经户用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还田资源化利用;联户产生的灰水经管网收集,隔油沉淀预处理后,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后可用于浇灌附近石榴树等。峄城区共14个村庄采用这种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10万元—30万元/村,服务约1.0万户。


图1 峄城区榴园镇贾泉村灰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三)景观生物塘资源化利用模式

  根据灰水可生化性高的特点,结合村内废旧坑塘、纳污低洼地,充分利用原有地貌栽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净化、微生物降解等实现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既净化了污水,又美化了环境,实现了“安全生态、美丽惠民”的治理目标。峄城区共27个村庄采用这种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约20万元/村,服务1.3万余户。


图2 峄城区榴园镇北孙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四)“集中拉运+智慧监管”模式

  对于人口居住集中、远离城镇管网、可以形成径流的村居,就地建设污水集中收集池60余座、铺设农污管道150多公里,采取“分散收集、就近集中、统一转运”方式进行处置,通过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对收集池液位、拉运车辆实时监控和全程监管,能够从源头上收集居民生活污水,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峄城区共83个村庄采用这种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约30万元—100万元,服务5万余户,运维成本5万元—8万元/年。

  四、运维管理机制

  峄城区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理念,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方案、运维公司运维服务考核办法等,全力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效运行、取得实效。

  搭建纵向到底“责任网”。建立“区镇村”三级共管机制,由镇街层面统筹负责辖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村居层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和“美德积分”,引导村民参与管渠清疏等日常管护工作。

  搭建实时在线“信息网”。建设智慧环保数字化运维调度平台,在51个污水收集池安装雷达液位探头,对11辆污水拉运罐车安装定位设备,通过“数据互联、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实现在线巡检、实时调度、水满预警、及时清运。在17处污水处理站安装用电监控,实现断电警报、及时抢修、长期运行。

  搭建长治长效“监管网”。强化定期巡检,每周对污水处理设施巡检2次、取样1次,每月对管网系统巡查2次,每季度对比取样化验1次,确保出水水质合格。健全评估机制,综合评估污水收集率、处理达标率等指标,切实提升治理效率。强化网格推进,全面推动河湖长制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延伸,建立区级包镇、镇级包村、村级包坑塘(沟渠)的三级分片网格化包保机制,明确责任人21名,全面压实管护责任。

  五、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全域治理。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状况、村民意愿等因素,科学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坚持建管并重,跟进运维长治久美。区级层面牵头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以及日常监管与技术指导,镇街层面统筹负责辖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村居层面组建维管队伍落实巡查检查、管渠清疏等日常工作。三是坚持协同发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BOT、专项债、国企融资等多种模式保障资金需要。强化督导保障,健全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运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出水水质检测,通过用电量监测实时掌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综合评估收集率、处理率、村民满意度等指标,切实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

生态环境部
  • 部系统门户网站群
  • 地方环保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