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件 | 办公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地下水污染防治 > 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与试点 > 试验区
先行先试,深化焦化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唐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在产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保护探索之路
发布日期:2024-08-26

  唐山市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化工业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地下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近年来,唐山市针对焦化企业数量多、污染防治任务重的特点,一直积极探索焦化行业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控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尤其是2022年以来,唐山市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强化亮点建设,将在产焦化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试验区特色任务之一,全面开启在产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之路。

  一、先行先试,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2012-2013年,唐山市探索开展“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初步建立地下水监测体系,掌握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唐山市督导焦化企业持续开展地下水水质跟踪监测,制定修复管控方案、实施防渗改造等工作,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围得到有效控制,为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6年-2018年,为持续加强焦化行业地下水环境管理,唐山市拨付财政资金284.7万元,开展为期三年的“全市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监督监测”和“5家典型钢铁焦化企业地下水调查评估项目”。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超标企业由31家减少至16家,其中5家焦化企业连续多次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为Ⅲ类。唐山市采用“企业自查-切断源头--加强监督”环境管理方式,通过压实企业责任,不断增强企业地下水环境保护意识,有效遏制焦化企业地下水污染加重趋势,焦化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焦化企业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设计图及现场取样照片(2014年)

  二、常态监管,深化污染防治工作

  唐山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源头防控,落实溯源、断源、减排措施,以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为抓手,确保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立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报告和污染隐患排查报告评审制度,结合上年度自行监测超标情况,指导企业优化布点、采样过程,充分考虑超标点位和超标因子,采样点位设置上要有对照性,便于分析污染趋势,保障监测数据真实性。同时,组建专家团队,现场指导企业开展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污染隐患,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或者污染扩散和加重,降低后期风险管控或修复成本,确保企业用地不再新增土壤污染,从根本上保障人居环境安全。

  2022年,唐山市拨付财政资金118.6万元,建设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平台,通过对自行监测数据比对,识别异常监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隐患排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落实,进一步提升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唐山市多次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和全省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交流重点监管单位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经验。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邀请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专家现场检查焦化企业自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三、科技支撑,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针对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的难点问题,唐山市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针对在产焦化企业开展“微扰动溯源调查技术”-“强化自然衰减控源技术”应用研究,探索实施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的新型调查和修复方法,通过“微扰动技术”精准识别渗漏点,精细刻画污染羽,指导企业开展防渗检查和防渗改造、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从而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前提下实现污染羽不加重、不扩散。


唐山市利用“微扰动”技术开展在产焦化企业详细调查工作现场照片

  今后,唐山市将继续积极探索在产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管理模式,总结相关技术要求和环境管理经验,深入推进在产焦化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圆满完成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可以推广复制的唐山特色模式。

                                                                                                                                                            来源:唐山环保微发布

生态环境部
  • 部系统门户网站群
  • 地方环保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