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件 | 办公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地下水污染防治 > 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与试点 > 试点
垃圾填埋场变身郊野公园,襄阳全方位治污模式有何亮点?
发布日期:2025-01-13

  10月26日上午,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的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内,一米多高的粉黛乱子草连片摇曳,如海洋般波浪此起彼伏,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人人“掩鼻而过”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火石山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襄阳市襄城区襄南大道以东1公里处,占地127亩,1992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2001年3月封场,运行时限10年,填埋总量约68万m³。由于前期垃圾场选址建设时间早,建设标准低,垃圾场及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问题突出,亟待治理。

  2020年,襄阳市火石山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

  “为走好试点新路径,我们经过多方论证研究,确定了‘多维阻控—有效疏导—污染治理—定期监测’的全方位填埋场地再生设计方案,保证堆场污染控制、污染物有序疏导与持续监测的有机统一。”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与固废辐射监管科科长孟繁烁介绍说。“基于垃圾堆体自身的构造条件和项目场地地质条件,我们采用原位阻控的方式,科学布设填埋场‘多维’污染阻断系统,形成‘水平+垂直+天然屏障’的阻断方式,实现了对污染物的独立空间封存,为后续的人工干预污染物定向导排创造条件,有利于场地风险控制的高效性、稳定性和长效性。”

  治理后,火石山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部分特征污染物降幅超过90%;地表水水质也有明显改善,邻侧宋包水库水质由地表水Ⅳ类转变为Ⅲ类。

  “通过试点实践,充分印证了我们设计的全方位治污模式可以适用位置敏感、风险程度高,且有较大的场地再生应用需求的正规或非正规填埋场治理和开发,是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试点经验。”孟繁烁说。

  为此,襄阳市印发《存量垃圾填埋场修复工艺技术选用技术指南(试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生态环境治理管理模式(试行)》,为存量垃圾填埋场防渗改造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同类项目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参考。

                                                                                                                                                            来源:中国环境APP

生态环境部
  • 部系统门户网站群
  • 地方环保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