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件 | 办公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支撑 >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
山东省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内外兼修”
探索水体新功能新定位
发布日期:2023-11-16

  一、基本情况

  平度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地形大体北高南低,属暖温带东亚半湿润季风区,总面积3175.6平方千米。全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18.4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64.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平度市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类河道53条,30平方千米以上的29条,分属大沽河和北胶莱河两大水系。年平均降雨量652.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亿立方米,地下水2.5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为284立方米。

  近年来,平度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有关部署要求,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根据农村黑臭水体不同类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方式,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水体黑臭问题,极大改善了村庄的人居环境,同时也帮助村民找回了那记忆深处的淙淙清流。

  二、治理思路

  平度市的农村黑臭水体类型主要以坑塘、沟渠、河流三类水体为主。从污染成因来看,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主要由畜禽养殖废水排放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堆放导致,没有工业污染源。从农村黑臭水体的资源化和生态化等两方面考量,基于水体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等功能出发,对控源截污、底泥疏浚和生态修复等技术比选,确立“一处一策”的治理措施,因地制宜进行治理。


图3-1 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图

  三、治理技术路线

  一是控源截污。针对农村黑臭水体主要成因,平度市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户)的监管,确保粪污处理设施配备并正常运行,避免畜禽养殖废水直排和粪污溢渗外流;结合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进展,促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在水体附近设置垃圾分类箱,规范垃圾倒放行为。

  二是内源治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内源污染源。对河道内垃圾、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同时清淤疏浚。清淤后的底泥合理处理处置,严禁随意堆放在岸边,鼓励底泥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同时,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三是生态修复。对水体本身水质进行净化和生态系统修复重建。通过修建生态护坡、种植绿化林木和草籽等进行生态岸线修复;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投放小型鱼类、底栖动物等,营造良好生态系统,处理后水体可改造成生态塘,配套建设生态景观、休闲区及照明等设施,打造村内休闲娱乐场所。

  四、长效管护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规定。平度市先后印发《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管护意见(2023)》,细化落实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管护工作责任,不定期对各镇街农村黑臭水体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进行整治。2023年下发整改通知2次。二是切实压实属地责任。各镇街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各负其责,协同协作,不等不靠,做好工作安排,抓好排查治理巡查管护各项工作落实,强化治理成效。三是充分发挥村级网格化作用。安排网格员定期巡查,同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通过微信“扫一扫”已治理完成的农村黑臭水体“二维码”,进行信息反馈,进一步探索完善全民监督体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群防群治治理格局,共同守护和谐美丽家园。

  五、特色亮点

  (一)多方参与,形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高效合力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在排查、治理、管护工作中,平度市投入1200余万元,集中完成第一批排查发现的25处农村黑臭水体后,对后续新发现的(疑似)农村黑臭水体,鼓励平台公司、镇街等结合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自筹资金因地制宜开展治理。二是发挥主管部门能动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为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不定时对水体进行巡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导整改。印发《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管护意见(2023)》,并召开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对文件进行解读部署,切实提高各镇街思想认识。三是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在已完成治理的水体附近安装黑臭水体公示牌,公示牌设有水体二维码“健康卡”等信息。村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水体治理情况,并提交反馈意见。目前已收集群众反馈信息29条,反馈问题主要有护栏倒塌破损、垃圾乱堆乱放等。收到反馈后,相关镇街立即组织整改。监督管理渠道的畅通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和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热情,形成群防群治治理格局。

  (二)新旧结合,赋予水体功能新定位

  对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结合水体原生功能及所在地现状,分类施策充分实现水体生态价值,适度开发其经济价值。平度市探索将农村黑臭水体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衔接,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作为水体补充水源,结合水体功能用于灌溉农田、水生种植、养殖等,探索打造“以水养站”的运维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比如,平度市蓼兰镇杨家顶子村将一处坑塘改造为一座2000平方米的生态塘,村庄内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尾水及雨水排入生态塘,生态塘设有定期曝气增氧装置,灌溉季节可用于浇灌农作物。崔家集镇塔西坡村将治理后的水体免费承包给村民,承包户利用水体从事水产养殖,同时负责该处水体的维护,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图3-2 杨家顶子村生态塘应用实景图

生态环境部
  • 部系统门户网站群
  • 地方环保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