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件 | 办公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提纲
发布日期:2022-12-09

土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洪亚雄

(2022年12月8日)

同志们:

  根据部党组统一部署和中心党委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一次宣讲。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将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10月25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10月2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11月16日,部里召开了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孙金龙书记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同时,部党组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就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心党委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上级党组织的整体安排,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以“学、思、研、行”为主要方式,制定学习计划、汇编学习材料,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听收看大会开幕式,召开2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2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原原本本学习大会报告、《党章》等内容。广泛开展学习讨论,中心领导班子带头交流心得体会,围绕大会提出的新理论、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土壤中心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召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研讨会,并邀请政研中心钱勇主任作专题辅导,组织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通过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各部门、各党支部也迅速行动起来,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研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全方位学习宣传,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11月29日,中心党委正式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了系统安排。下一步,还将按照部党组统一安排和中心实施方案要求,分层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推动中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今天,由我开始第一场宣讲,按照中央、部党组学习方案的要求,结合中宣部的宣讲提纲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从以下9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批准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

  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主题和重要成果

  (一)党的二十大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一开头就开宗明义指出了大会主题,共86个字,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是大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大会报告的灵魂和主旨。领会好大会主题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准确领会大会精神特别是报告的精神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大会的主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依此惯例,在报告的开头郑重提出大会的主题,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誓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强调的是“旗帜”和“思想”问题。开宗明义亮明党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是关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强调的是党的基因和血脉的问题,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恪守伟大建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是关于“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强调的是精神状态的问题,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保持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保持定力、勇于变革的工作态度,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旺盛生机和强劲活力。

  四是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强调的是奋斗目标的问题,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紧紧扭住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是关于“团结奋斗”,在以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更多的是强调努力奋斗、不懈奋斗。这一次,是首次在大会主题中强调团结奋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反复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应对更加复杂的风险挑战,必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围绕大会主题,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对于指引党和人民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理解把握大会主题,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其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从中深刻感悟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坚定,深刻感悟我们党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坚定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主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主题,我们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要符合这个主题要求,时刻对标对表,切实把这一主题贯穿到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所有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都要以这些要求为原则推动落实。

  (二)党的二十大主主要成果。

  党的二十大的历史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十九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以及各项决议中。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报告共分15个部分,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在长达2小时的现场报告期间,掌声一次次回荡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气氛非常热烈。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篇闪耀着真理光芒。我认为大会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重大成果。

  一是取得重大政治成果。这就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全 “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迈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二是取得重大理论成果。这就是再次申明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明确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要求,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也是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报告首次提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6个必须坚持”明确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生动揭示了我们党为人类谋利益、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价值追求。这“6个必须坚持”是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学深悟透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又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取得重大实践成果。这就是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回顾我国近代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探寻中国现代化之路进行了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反映出我们党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路径,标志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启动,必将载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辉史册。报告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对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作出宏观展望,全面部署了今后5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这些重大部署许多都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必将有助于我们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深刻领会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凝练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5年的工作,全景式全方位回顾了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明了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强调,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的5年,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5年来,我们抓住这些重要时间节点,一步步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过去5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5年,是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5年,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召开10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过去10年,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10年,是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10年,是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的10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10年。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过去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过去10年取得的伟大变革,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要认识到这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评价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从十六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就,从理论上讲是原创性、突破性、开创性的,从制度上讲是创新性、系统性、整体性的,从实践上讲是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的。

  二是要认识到这些成就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经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是要认识到这些成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深刻领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两个结合”的要求,精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六个必须坚持”明确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也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 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早在202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明确了报告要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的新的历史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必须继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要求”。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深入讨论,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基础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这“六个必须坚持”是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既是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我们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一是牢牢把握其深刻内涵。“六个必须坚持”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立场情怀、民族自信自尊、守正创新的勇气、强烈的问题意识、全面系统的观念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这“六个必须坚持”非常重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每一条都有深厚的内涵,它清晰地告诉我们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怀格局是什么。

  二是牢牢把握其内在逻辑。“六个必须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根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说明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了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

  三是牢牢把握其实践意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将“六个必须坚持”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重要依据,作为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指引是自觉立足现实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并以创新理论回答现实问题的应有之义。理论武装归根到底是为了掌握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

  五、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要把握好党的中心任务和总的战略安排及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需要从“五个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中深化理解。我们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一是“五个必由之路”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领导核心、前进道路、精神风貌、发展理念和重要保障。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把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极为重要。“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政治意义,集中体现为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

  二是“五个必由之路”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所谓“必由之路”,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联系和客观性要求,是舍此别无他途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凝结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以全新视野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三是“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什么能够成功,科学指引未来党和国家事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为我们掌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航向、推进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和科学行动指引。

  “五个必由之路”这一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得出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面对党的中心任务、战略安排,只有始终坚持“五个必由之路”,更好把握历史主动、才能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六、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这个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一是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从5个方面对中国特色作了阐述,这条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

  二是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这一重大论断并作出科学概括,这个概括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

  三是要准确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5条重大原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凝结着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宝贵经验。这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谋划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体现到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紧扣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谋划具体举措,努力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之路。

  总之,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重要论述,充满自信自立自强的理论气度,把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集中体现我们党的宗旨使命,深刻反映社会主义本质。

  七、深刻领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部署

  党的二十大在谋划未来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时,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一是党已经走过创造辉煌的100年,正团结带领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二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任务。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历史性成就,进入了乘势而上、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被迟滞甚至打断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走过第一个10年,必须继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要求。五是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报告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分两步走安排基础上,进一步对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作出宏观展望。

  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提出了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目标;报告明确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家安全更为巩固”等主要目标任务。

  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眼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将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建设、国家安全这3个重要方面单列部分作出部署,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结合实际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了大政方针、作出了重要部署。这些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这些工作部署,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相呼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战略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

  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做出了具体的部署,这个我在后面还会详细讲。

  八、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突出党的自我革命,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突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一以贯之体现了严的基调和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表明我们党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从7个方面部署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这些部署,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对应,是在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之后,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完善的立体“坐标系”、校准的精密“定位仪”,相比党的十九大相关论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有两方面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现实含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知道,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要清醒地看到,许多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尽管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总开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四个自信”不够坚定和“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尽管从严治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敢担当、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还比较突出,不少干部素质能力和精神状况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尽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但一些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尽管“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不良作风树倒根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犹存,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时有发生。尽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违纪问题依然频发,“小官大贪”“微腐败”问题比较严重,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问题的顽固性和严重性,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打好一战就一劳永逸的幻想,绝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倦怠,绝不能跌入抓一抓紧一紧然后再松一松的恶性循环,这点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另一方面,要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体,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党建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到政治建设上。所以,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律,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九、结合自身职责使命,真正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在过去10年里,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息息相关,我们都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也令我们倍感光荣和骄傲。

  报告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报告从4个方面做出部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报告还专门提出,要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些重大部署,都为我们做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土壤中心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各支部、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落实好中心学习方案细化的各项任务。要运用好“学、思、研、行”的方式,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辅导教材,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确保学习贯彻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要突出实践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习贯彻与日常工作相互促进,确保达到学懂弄通做实的效果。

  (二)牢记初心使命,增强斗争精神,切实将大会部署落到实处

  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直接关系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的安心就是我们的初心使命。

  自成立以来,土壤中心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土壤、农业农村和地下水领域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我们的工作水平、成效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相比,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土壤中心作为土壤、农业农村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单位,要充分把握土壤、农业农村、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立足眼前、着眼长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把土壤、农业农村和地下水生态环境技术支撑做实做细。要认真研究报告中关于“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等重大部署,找准工作发力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开创我们三大领域工作的新局面,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三)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要求,牢牢把握中心发展方向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1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工作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攻坚克难,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要牢固树立为部决策支持要不遗余力、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的意识!要主动为部里提出工作建议,要主动向部相关司局汇报沟通,建立更加紧密的工作联系机制,争取更多的为部服务的机会,以实际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理论指引。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找准工作方面和着力点,打造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的拳头型技术支撑单位。

  三是坚持人民至上。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人民至上的理念。土壤中心全体同志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环境保护工作的人民性,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工作做到人民的心坎里。要充分发挥土壤中心技术优势,助力地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通过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多办一些实事,为地方、为老百姓多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土壤中心作为全国的土壤、农业农村和地下水领域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必须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业务水平跟得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要开阔视野,不断推进相关领域监管能力现代化。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用研发道路,形成一批能够真正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成果和实用技术,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勇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

  土壤中心作为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永葆为民服务的本色。一是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整改中心自身存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四强党支部”的标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发挥。要切实运用好“四步法、三清单”工作方法,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并进、互促共赢。二是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要强化责任担当,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纠治“四风”,提升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清正廉洁的自觉,拒腐防变意识和抵御风险能力。三是着力营造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刚才我在解读大会主题时也讲过,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全体同志要握紧一个拳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让团结奋斗在土壤中心落地生根,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真正锻造一支土壤生态环保铁军。

  以上是我这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容。理论学习没有止境。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深化,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开创土壤、农业农村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生态环境部
  • 部系统门户网站群
  • 地方环保
  • 其他
>